去年过年,我去大理找朋友玩。他住在苍山上的别墅区,四面环山,环境幽静得仿佛世界都慢了下来。
那天,我们开车在山间小道上行驶,窗外是苍山的美景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,空气清新,朋友突然感慨地说:“现在的小孩子,真不得了。”
我转头看着他:“怎么了?这小孩得有多厉害?”
朋友笑了笑,微微叹息:“我们小区有个小男孩,家里条件不错,四年级,个子长得挺高,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多了。那天,他跟我说,‘叔,我觉得读书其实不是为了学知识,而是为了学会思考,学会考虑事情的逻辑。’”
朋友停了一下,似乎在回味那句话:“我一听,愣住了,没话接,只能赶紧换个话题。”
我忍不住笑了笑:“然后你问他什么了?”
朋友有些无奈地摊手:“我随便开个玩笑,问他:‘你爸妈会打你吗?’结果他就笑了笑,回答我:‘会啊。’我又问:‘那你怎么看待他们打你?’”
朋友模仿着小男孩的语气,继续说道:“他说,‘大人有时候控制不住情绪,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,就只能打我了。’”
我一下子愣住了。四年级的小男孩,竟然能说出这样成熟的思考,冷静且深刻。听到这话,我突然有些心虚。
朋友似乎意识到气氛有些尴尬,笑了笑:“其实孩子有时候真比我们成年人还聪明。你看我们,连自己的情绪都时常控制不住,怎么能期望他们知道怎么控制呢?”
我有些心不在焉,开始反思。直到这一刻,我才意识到,孩子的思维方式,可能比我们成年人想象的要成熟得多。
我曾经总是以为,教育的目标就是传授知识,灌输“正确”的思维模式。可是,直到今天,我才意识到,孩子们或许早就看透了成人的矛盾:我们常常因为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,错误地去处理问题。
这让我恍若大梦初醒。教育的真正意义,不仅仅是教孩子知识,更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,如何面对情绪,如何独立解决问题。